ESSE REVIEW | ALICE WANG

Todd Meyers, ESSE , 2017年10月20日

在胶囊上海王凝慧的个展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微妙结合方式。这家画廊融展览空间与艺术实验室为一体,坐落于一幢三十年代的花园雅舍,经由意大利建筑师侬青(Nunzia Carbone)出色改造。静默地藏在一条弯曲的小巷尽头,整个空间被光线充满,大型的格窗连接着户外的绿地与内部空间。正如画廊与周遭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王凝慧的作品似乎契合了这个空间的特点。

映入观众眼帘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种满含羞草的白色高托花盆。含羞草对外界十分敏感,触碰它时,叶子会因自我保护而内卷合拢。这件作品不算高调抢眼,作为展览的一部分,也可被视为户外花园的延伸。但吊诡的是,植物意识到了我们,并非我们去意识植物——我们经过时,不经意碰触到它,也不会注意到它细微的运动。展览还包括一个名为《Oracle》(2017)的视频装置(与Ben Tong共同创作),它由随性排列的景观和生物体组成。其它作品皆无命名,恰好为作品添加了一种内在性质。作品并非为我们,而是因自身而存在,具有自主性。

展出的其它作品不如《含羞草》那样微妙,但也同样有力。一抹青苔好似受迫,由地表隆起,像一座边朝窗户的微缩山脊,一次地质构造的精心突破。这件作品与画廊内鲜明的白色形成强烈对比,泄露了外部森林世界的茂密生机。另一件作品是一块斜倚墙壁的大铜板,它变化得更快,颜色由腐蚀引起改变,形成了类似气体云或异域地貌的图案,深土色的表层分布着丰富的铜绿色。这正是铜板对夏末潮湿的空气、空调冷气,以及空间的观众等综合因素做出的反应。该作品与安迪·沃霍尔的《氧化绘画》(1977-1978)在视觉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安迪·沃霍尔曾开玩笑地评论抽象表现主义满口胡言乱语,但王凝慧的作品没有半点戏谑的意味,她的铜板是一个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适应和重塑自身的有机体。可以肯定地说,变化是这些作品的关键所在。在另一件足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中,一堆镀银的蛤蜊化石性似变形虫,被堆放于地面。很容易见证银色光泽的消退,化石虽原封不动,但没有采取保护措施,银色自然会失去光泽,变得衰朽,随时间流逝,终将变成黑色。每件作品都以激烈的方式呈现,但都是一个蛹,等待着揭示出新的形式。

其中的两件作品最具表现力:第一件由一块三角楔形的蜜蜡和水蒸气组成;第二件是一块厚实的柱状蜜蜡,中有圆孔,以银边镶嵌。楔形蜜蜡由一根电线与墙面联结,其上密布的小孔以对称形态排列,水蒸气从中浮现。水蒸气在一瞬间悬浮于空中,接着向两边散逸,随后消失。楔形蜜蜡体积虽小,但与柱状蜜蜡一样让人印象深刻,也是由一根电线系在墙上,发出机械的轰鸣声,似乎没有特定目的,既没有使蜜蜡冷却或融化,也没有隐秘的动作。蜜蜡的构造令人沉思冥想,它拒绝其它审美类似的作品如艺术家沃尔夫冈·莱普的唯心论,不关乎物质本身,而在于艺术家和观众将物质符号化的方式。相反,王凝慧通过形式技法呈现出物质的本体。楔形蜜蜡呼出水蒸气,生命在柱状蜜蜡内部发出嗡鸣。王凝慧创作出了被自身化学反应激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拥抱了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转化、变异,动态地回应着它们遇见的世界,呈现出全新的样貌。

                                                                                                                                                         翻译:AR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