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sule Shanghai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Home
  • 艺术家
  • 展览
  • VIEWING ROOMS
  • 博览会
  • 新闻
  • 报道
  • 录像
  • 联系
  • 关于
  • EN
  • 中文
Menu
  • EN
  • 中文

忘物志

Past exhibition
2016年10月15日 - 11月27日
  • 概况
  • 作品
  • 场景图
  • 报道
  • 新闻稿
  • 視頻

忘物志

Past exhibition
2016年10月15日 - 11月27日
  • 概况
  • 作品
  • 场景图
  • 报道
  • 新闻稿
  • 視頻
忘物志
打开作品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胶囊上海将在10月15日至11月27日期间向公众开放首展《忘物志》。展览将呈现8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的创作,参展作品涉及多种媒介。诗意化的内在共鸣贯穿整个展览,把艺术家及其作品联结到一起,尽管从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看,有的互相呼应,有的则截然不同。参展艺术家包括Alice Wang、冯晨、段英梅、Katarzyna Kozyra、Sarah Faux、Doron Langberg、黄海欣以及廖逸君。

此次展览通过作品邀请我们,以一个观者的视角,思考应该以什么方式接触艺术,又是什么促使了“自我”意识在与“他者”的遭遇中生成。当我们和艺术作品建立联系的时候,试想把自身由主体代入到被观看的客体,这个过程会引发什么?是否恰是通情应物,物我交融,忘物于彼的那一个瞬间?而这一由主体性到客体性的视角转换,又会否把我们的观感体验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

生活在洛杉矶的艺术家Alice Wang(1983年出生于中国西安)运用科学技术原理来探讨在时间和空间中知觉的转换。Alice Wang的作品引导我们通过亲身的观察,延展和重塑时空中不同元素的边界。录像作品《无题》(2014)纪录了一组倒转的瑜伽动作中的体能消耗,在此过程中支配宇宙的物理法则渐渐突显,挑战着我们对浮力与重力的认知。装置作品《无题》(2014)是前沿科技和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银版摄影的结合,作品捕捉了电离气体(即等离子体Plasma)的形态,并转印至小尺寸的抛光铝板上。经处理的图像保留了气体离子迷幻的原生形态,仿佛悬浮在金属板的表面上。

冯晨(1986年出生于中国武汉)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分类,他通过机械工程和自然科学传达东方古典美学。冯晨早期曾用录像及录像装置作品“质疑媒体的操控力”。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Amsterdam’s Rijksakademie,2014-2015)驻留后,艺术家受到启发并于近期对图像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层的探索和关注,他进一步把录像制作的过程延伸成为一段叙事,亦即作品本身。《S-1》(2016)和《S-2》(2016)是对热感应墨水的实验,作品中的图像从“空无”的状态缓缓成形,接着消失,而后重现。他的最新创作系列《7本真实存在的魔法书》(2016)运用碳纤维生动地塑造了在古典书籍和手工制品中出现的形象,比如《道德经》和《希腊纸草》(The Greek Papyri)。 在这些创作中,冯晨把当代技术和具有轻巧、可拉伸等特质的碳纤维材料结合,探讨了关于远古科技和魔法的主题,寓意深远。

当我们开始对自身处在时空中的角色提出疑问的时候,讨论往往会引伸至性别、身份认同以及日常行为等相关的话题。

段英梅(1969年出生于中国大庆)的早期创作以绘画为主,后来她成为了中国先锋艺术群落北京东村的一名重要成员。在1998年移居至德国后,段英梅把其创作重心放在了行为艺术上,跟随导师Marina Abramovic以及Christoph Schlingensief进行学习。段英梅的作品带有她自身的烙印,并常常会对其观众有切身的深远影响。此次展览展出了段英梅早期的一些行为艺术现场的录像,为观者重现了她的表演带来的恐惧与欲望等种种情感冲动,比如《梦游者》(2002)及《朋友》(2003)。

2013年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把波兰雕塑家、摄影师、行为艺术家及电影制作人Katarzyna Kozyra(1963年出生于波兰华沙)评选为新千禧年十大重要女性艺术家之一。Katarzyna Kozyra对舞蹈的关注常常成为其创作的起源,艺术家籍此探讨人类存在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比如身份认可与无常变化、生命与死亡、性与信仰。录像作品《脸》(2005-2006)呈现了舞者在表演时的脸部特写,反映了他们高强度的专注、张力以及发挥,作品通过揭露舞者鲜为人知的一面把观者领入一个更为宏观的叙事脉络。

生活在美国的画家Sarah Faux(1986年生于波士顿)的作品描绘了身体的各种碎片状态,营造一种从肉身出离的体验,并以此探讨人、肢体以及生理感受间的关系。艺术家的绘画过程经漂白、渲染和喷涂等步骤,创作出了带有密宗意味的万花筒图形,我们可以看到“手指,腿,乳头和须发被推至画面中显著的位置,从不与观者保持安全距离”。Sarah Faux的作品是具象和抽象的结合,引人入胜,比如作品《浅水》(2014)或者《点燃》(2016),这些绘画总有一种让人忍不住去解析的吸引力,可以说是一个情色版本的罗夏墨迹测试(Rorschach’s blot test)。

生活在纽约的以色列艺术家Doron Langberg(1985年出生于以色列Yokneam Moshava)把其作品描述为“对不易察觉却无处不见的剥除酷儿人性的势力的回应”,表达了他希望“通过创作来捍卫酷儿在人类性征和身份的宏观叙事中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的诉求。此次展出的写生作品《弯#2》(2012)描绘了作者和他人以及周遭环境的亲密互动。Doron Langberg的作品画面中往往充斥着生涩且源源不断的性能量,牵引着观者进入一个暧昧而又冲突的时刻,饱含情欲、脆弱、尴尬和温柔,如《睡眼》(2014)。

生活在纽约的台湾艺术家黄海欣(1984年出生于台北)通过绘画发掘潜伏在平庸生活表层下的另一面,比如《理发厅#3》(2015)。黄海欣的艺术表述是对社会生活的注释,她关注跨文化以及社会政治议题,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话题其实都离不开我们身边的人、生活环境以及各个层面的组织机构。黄海欣近期创作系列以美术馆为主线,揭开了艺术圈滑稽的一面,同时也描绘了美术馆赞助人的神经质行为(《大都会#3》(2015))。

生活在纽约的艺术家、音乐人和演员廖逸君(1979年出生于上海)的社会诉求则反映在她的录像和现成物品装置作品上,传达了她对异性关系中刻板角色设定的尖锐态度。雕塑《软跟鞋》(2013)和《喷奶瓶》(2015)以及两部相关的录像深入探讨了关于恋物情结和性别角色的话题。廖逸君的创作偶尔是诙谐有趣的,但其主线往往是大胆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这样的画面会迫使观者重新审视现状,去思考性别权力象征以及我们对社会准则,或者说,对乳房功能的认识。

关于画廊

胶囊——上海欣欣向荣的艺术图景中的最新版块,在2016年10月开启大门。画廊位于历史悠久的法租界,落户在一座始于1930年代的花园楼房,隐匿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是一处可以真切体验和感受艺术的净土。

胶囊上海致力于推广国内外顶尖的当代艺术,同时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家合作,空间以一种非传统的形式,展现了画廊与艺术实验室并存的状态。胶囊关注具有跨区域性和迁徙特质的艺术家,其性质既体现在个人身份层面,也反映在学术领域方面,这样的艺术家正重塑着当下全球艺术版图的边界。胶囊不仅是呈现艺术的场所,它还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切合了中国当代艺术独特运转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韵律。在这里,灵感被点燃,观众受到启发去了解、参与,从而拓展了他们自身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领会。

 

相關藝術家

  • Feng Chen 冯晨

    Feng Chen 冯晨

  • Alice Wang 王凝慧

    Alice Wang 王凝慧

  • Sarah Faux 莎拉·福克斯

    Sarah Faux 莎拉·福克斯

  • Huang Hai-Hsin 黄海欣

    Huang Hai-Hsin 黄海欣

  • Pixy Liao 廖逸君

    Pixy Liao 廖逸君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返回展览

CAPSULE 胶囊 

1st Floor, Building 16, Anfu Lu 275 Nong,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 200031 

Tuesday to Saturday, 10am - 6pm
Sunday, Monday and national holidays closed
BY APPOINTMENT ONLY
 

PH 座机 : +86 021 64170700

EMAIL 邮箱: info@capsuleshanghai.com

 

中国上海徐汇区安福路 275 弄 16 号 1 楼- 200031 

周二至周六,10:00 - 18:00

周日、周一及法定假日关闭
仅限预约观展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发送邮件
Vimeo, opens in a new tab.
Privacy Policy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2025 Capsule
网页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
Previous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