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慧 | 可变意义里的不变循环

张莹, 凤凰艺术, 2017年10月10日

在个展中创造出如群展般互为观照映射的意涵关系——古巴裔极简主义艺术家菲力克斯·冈萨雷茲·托瑞斯不是发起这种展陈方式的第一人。但没有他,让整场展览成为二次创作的做法就几乎没有发扬光大的可能。近期,在上海胶囊画廊(Capsule Shanghai)展开的王凝慧(Alice Wang)个展可以算是一次间接继承。

被圈养的含羞草在纯白的画廊空间入口处展现着勃勃生机,和室外齐整的绿草坪相对,似乎在进入白盒子空间的一开始就定下基调,这既是一次个人经验的抽取,也是一次对生命体背后更广泛能量连结的精心暗示。

展出的作品都没有具体名字。不为作品取名字,这也是菲力克斯曾经的做法,希望每件作品能超出具体所指,自由的生发意义。于是,陶瓷、泥土、银箔、铜板、蜂蜡...在各自的位置表明着自己的存在。

进门后在右手边的房间,地上有拼凑在一起的白色陶瓷;覆有银箔的蛤蜊化石靠墙占据了一小块地面;临近窗边的长锥体,带有攻击性的尖角被厚实的苔藓草皮包裹着;站起身环顾发现对面墙上还有一个壁灯大小的物体,铁锈斑驳,表面的凹纹像某种符码。

它们安心处于平常物的位置,令人想到了雕塑家安东尼·卡洛(Anthony Caro):他通常直接在地面上平摊作品,取消雕塑的底座,每件雕塑都硬生生从纵向空间的占领变为横向蔓延。传统雕塑本该存在于广场,或者空旷大地,卡洛却偏爱庭院空间。他把大部分作品都涂成单一色,而且有意选择使人无法判断质感和轻重的颜色,剥离原有材料的历史。

“雕塑不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形的转化。如果只从物质上理解雕塑,是对它的限制。意义来自经历,这次展的意义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王凝慧介绍作品时说:“比如蛤蜊化石会随时间变化,外面覆盖的银也会变化。墙上挂的是陨石和铁合铸成的象征物­­­,星星快死亡的时候会产生铁元素,看到它,你会想到星星也随时会毁灭。而苔藓植物又是活着的生命,它让作品自身变得有需求,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记得去浇水,不让它死去。”

有形物和无形含义的交织也在另一个房间继续着,铜板不断析出铜水,上海有些潮湿,它在无声消逝、转化。铜板旁的方体高大挺立,同样沉默,外层是黄蜂蜡,上部被穿凿出了一个粗糙的白色圆柱负空间,自带出风。平面与立体、正负型、天然与人工的交界处,有风穿过。

穿过过道,黄色蜂蜡再次出现,它附着在一个梯形体块的表面。斜面满是整齐排列的小孔洞,洞里散发出白色水雾,看不见的风又被水捕捉住了形象。两个相同材质的物体,却由不同的形式分享着内在的一致性。

最后一部视频短片给解读这场展览留下了些许线索,既像是王凝慧的视觉日记,又像是开启一个新故事的哑谜,只是始终没有人类的声音。她说,“地球和太阳大概会在50亿年之后相撞,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假设。不过也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我们需要承认,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