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汇专访|蔡泽滨:经典的借鉴与转译

王薇, Art Frontier, 2018年4月30日

蔡泽滨在胶囊上海的个展“防守”中展示了其近期对画面语言的探讨、实践。通过对空间、形体、笔触的处理,艺术家巧妙地将经典方法进行转化,并将其编织、融入到个人的绘画语言之中,从而使画面生成一种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奇特情境。

 

艺术汇:本次展览名为“防守”,与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小说同名,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蔡泽滨:小说《防守》的主人公是一个象棋天才,他内向、敏感、孤僻,最终不堪忍受头脑中惊心动魄的棋局演练,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个有警戒意味的故事,一如纳博科夫的许多小说,其最令人欲罢不能之处是处心积虑的叙述方式。他秉持的戏剧性文体和卢仁纷繁的内心活动相互呼应。象棋作为小说里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我展览的作品象棋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棋子的造型比较古典,结构性也很强,我是用这个形象元素去探讨画面里的结构问题,作品更多的是梳理这两年我对绘画史的了解,相对于小说以毁灭的姿态回避激情,我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防守。

 

艺术汇:《斩首之邀》是此次展出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从画中出现的形象来看,它像是这批画作的一个总纲,能否结合这件作品谈谈这次展览作品背后的创作驱动力及整体构思?

 

蔡泽滨:《斩首之邀》的确是这次展览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既是最早开始画的,也是最后才完成的。这件作品的部分灵感来源于籍里柯创作的《美杜莎之筏》,这件作品还原了一个惨烈的画面,是19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件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给了我很多启发,籍里柯创作这件作品时进行了大量的素材收集工作,他去采访了事件中的两位幸存者,去医院看病人的面容,去太平间观察死人的皮肤颜色,去监狱里观犯人察被处决时的样子,去大西洋画海浪和一些场景,并重新还原那艘木筏模型……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写生和研究性小稿,各种场景的模拟……这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一张绘画是怎么形成的。

 

《斩首之邀》也是关于一个比较惨烈的画面,画面也比较黑暗沉重,但是它很微观。我借鉴了籍里柯的创作过程,我对这件作品的几个重要元素进行微观研究和对话,我“采访”各种形状的棋子,棋子被“断头台”(画面里的瑞士军刀)砍头时的样子,还有棋子被切断的各个角度,和场景的模拟…….《黑色碰撞》《收割》《第三表情》《没有流氓的祈祷》《冬眠》《斜倚和近邻》《发光的困惑》《愿景》这几件尺幅偏小的作品就是这个“采访”和观察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为《斩首之邀》做准备而创作的,用以探讨作品中出现的元素。由于这件作品几何元素也比较多,也借鉴了立体主义时期的一些作品。

 

艺术汇:不仅仅是籍里柯的创作方式,从这些作品中似乎还可以隐隐感受到你对其它艺术史风格的借鉴,包括造型、色彩等方面。它们都被编织入你个人的画面语言当中。

 

蔡泽滨:主要还是从一些比较吸引我的经典作品中去借鉴。譬如,一些作品中的光影情绪处理方式和内容构图的处理方式等等。比如作品《果实》上的窗帘借鉴怀斯“窗户”作品,悬吊的棋子则借鉴了夏尔丹的《鳐鱼》。怀斯对窗帘的处理薄如蝉翼,特别轻盈。而夏尔丹把凝重的静物处理的格外朴实醇厚而且恬静温存。《果实》是我尝试对这两种截然不同作品的感受把它放在同一个画面去探讨。

 

艺术汇:很多画家都在竭力摆脱艺术史对他们创作的影响,而你对艺术史的兴趣及借鉴则显示了一种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思路。能否谈谈你的想法?

 

蔡泽滨:我不太了解其他人的思路,对现阶段的我来说,重新了解绘画史还是很有兴趣的,这也和自己对绘画的认识思考有关系。

 

艺术汇:虽然你采用了具象写实的手法,但你画面中的情境与现实并不是完全重叠的,你似乎在试图通过“造境”的方式营造另一重与现实所不同的情境?

 

蔡泽滨:我的作品不是对现实的描绘,是偏向于一种“合情不合理”或者将以假乱真的幻象还原绘画对象,纳博科夫的文字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它涉及到心理感受,它可以是作品的开始,但不是最终目的,这些作品更多是在处理画面本身的问题。

 

艺术汇:看似无关事物或形象的并置也强化了这种奇特的画面氛围,物与物、形与形嫁接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考虑?

 

蔡泽滨:我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比较零碎,绘画史、文学、生活中的事物等等,眼睛能看到的。此外,还有精神上的眼睛,也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同点的结合会有不同的想象,也是某一阶段认知范畴内的东西,不过考虑最多的还是作品中画本身的问题。

 

艺术汇:与那些追求画面肌理的绘画方式所不同的是,你的画面呈现更像是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何你的画面会处理得相对比较平面、干净,而这种效果与你作品中所暗含的些许暴力、情色又形成了一种对比。

 

蔡泽滨:我不太追求画面肌理效果。正如刚才我们聊到《斩首之邀》这件作品,最终结果可能是明确的,但是它却需要一些过程。我没有去考虑暴力情色与画面质感的关系。

 

艺术汇:能够感受到此次展览在空间布局上有意突显了画面之间的相关性。能否介绍一下布展方面的考虑?

 

蔡泽滨:胶囊上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空间,这次布展和杨紫也探讨了很久,结合了作品中的几个脉络展开,在空间中形成一种彼此的呼应关系。通过作品在空间中的布局,希望在观展过程中有新的观看体验。

 

比较明显的是三张《第三表情》贯穿于画廊的几个不同空间中,站在其中任意一张前都可以透过不同角度看到其它两张,形成一条线索。它们在每个空间的感觉不尽相同。进门的空间展示的是尺幅最大的一张《第三表情》,这个像笑脸一样的棋子形象会首先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在其它画作中它的体积逐渐缩小,到《没有流氓的祈祷》中成为画面中的一个元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中间展厅作品是《斩首之邀》和围绕这件作品创作的小幅作品,这个空间里看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还可以可以看到窗外院子里与之有着相同形象的雕塑,整体上形成了不同元素之间的呼应关系。后面一个展厅展示的和身体、花卉有关的作品,其中《支点》这张画放在一个类似试衣间的小空间里,并做了一个小的窗口,与前边的作品尺寸一样,远看有一种错觉,近看却是一种窥视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