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慧|群展“溢流地” @ UCCA沙丘美术馆

胶囊上海愉快地宣布艺术家王凝慧参与的群展"溢流地"于2022年9月18日在北戴河阿那亚UCCA沙丘美术馆开幕。展期至2023年2月19日。

 


 

 

UCCA携手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于UCCA沙丘呈现群展“溢流地”,汇集13位(组)新兴艺术家与团体,对填海造陆、“地球化”改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以及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可能性回应展开了探讨。

 

2022年9月18日至2023年2月19日,UCCA沙丘与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共同呈现群展“溢流地”,汇集13位(组)艺术家与团体的作品,于土地与水体交汇的场域中,探讨人类的“地球化”工程在物质、精神和生态层面带来的影响。作为UCCA与Para Site艺术空间长达一年多合作的成果,“溢流地”先于2021年夏在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首展,此次在UCCA沙丘重现了香港展中的主要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多件由UCCA与Para Site艺术空间全新委任的场域特定作品,以及新增的艺术家及多件新作品。围绕贯穿此次展览的“水文循环”与“岛屿生态”两个核心主题,参展的艺术家们撷取不同策略,从对发展主义思维背后风险的剖析、到向原初海洋神话的回归,再到聆听非人类生命的叙述,以及对未来共有土地的展望,为理解生态之网开启了全新的观看与感知之道。“溢流地”由李佳桓与冯骏原策划,展览方案源自Para Site艺术空间于2020年发起的新锐策展人公开招募。

 

参展艺术家:常羽辰、崔洁、范加、何锐安、姐妹俱乐部(贾斯丁·舒尔德、本吉·拉与合作者)、特拉维斯·杰普逊、李继忠、刘慧德、童义欣、王凝慧、未来主人(马汀滢与康康)、张哲熙、郑马乐(吴瀚生与黛西·比森尼克斯)

 

亚洲各地城市的海岸线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不仅是因为侵蚀与沉积周而复始的作用:几十年来,从绵延不断的防波堤、形状奇特的弱波石,再到工程浩大的人工岛,人们试图将地球改造为更适合人类的居所。我们的时代正经历着“地球化”工程的日益泛滥。从东京、上海,到澳门和新加坡等地的沿海城市正将成吨的砂石填入海中,将自然水体填为坚实平地,供资本在其之上流动和运转。这种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倾向在香港“明日大屿愿景”项目中亦有所展现。此项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2018年提出,共计投入6240亿港元的成本,开展达1700公顷的填海造陆行动,并计划2030年前将大屿地区打造成香港第三大经济中心——到那时,多个亚洲都市预计将在几十年后被海水淹没。“明日大屿愿景”项目是“溢流地”诞生的起点,并由此开启了UCCA与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长达一年多的合作。如今,展览于UCCA沙丘呈现,而距离UCCA沙丘不远,便是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展现了国家介入自然环境模式不同样貌的曹妃甸工程与“三北”防护林计划。当将“技术”奉为圣典的治理之术与错综复杂的生态之网发生碰撞,UCCA沙丘所在的独特地理环境亦为展览叙述提供了值得我们思考的参照。

 

参展的艺术家们采用多样化的策略探讨了当土地与水体、人性与自然发生冲突时涌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在展厅的入口处,郑马乐(吴瀚生与黛西·比森尼克斯)、童义欣和常羽辰为审视岛屿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通过野生水牛的视角感知大屿山,或将当地的鱼与神话中的龙联系起来,或试图构建一种基于珊瑚的书写系统。进入展览,王凝慧、范加和李继忠(其作品位于UCCA 沙丘的户外露台上)从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中提取创作的原材料,拼组成为新的聚合形态,重新想象未来公共土地的轮廓。接下来,姐妹俱乐部(贾斯丁·舒尔德、本吉·拉与合作者)、未来主人(马汀滢与康康)和刘慧德重回原初海洋、创世神话、祖先之灵和《山海经》的怀抱,以寻找现代性痼疾的解药。张哲熙和特拉维斯·杰普逊则通过对虚构的海上殖民扩张和所谓的热带天堂的追溯,寻索何锐安扣人心弦的动画视频中所阐述的金融资本主义加速扩张的根源。最后,崔洁用画笔描绘了两座沿海大都市——香港和上海标志性却又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凸显过去繁荣中涌现出的美学创新的同时,也为观众揭示了贪求无止境增长的资本所带来的贻害。

 

藉由参展艺术家们对上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溢流地”希望在人类大举填海造陆,以人为中心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当下,激发观众反思人类自身的介入,以及我们在何等程度上成为了环境持续恶化的同谋。同时,展览也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契机,从而(开始)为我们所共同面对的生态困境找寻替代性的组织方式与认识论框架,进而直面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缔结全新的团结网络。发展需要被设限,而地方历史、祖先智慧、物质的能动性与多物种的缠结共生应当获得尊重——以这样的共识为地基,我们建立并迈入一片共有的土地。

2023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