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展评| 高源:不已

李宁, LEAP, 2017年5月11日

电影,从一个镜头跳转至另一个镜头时,也随即呈现出对前一秒时间的叙事延续。但作为动画,这可以是对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同一事件不同时间,以及同一心理空间不同时间、地点等多重叙述的抽象表达,进而区别于电影的真实性手法。而这些既表现出错综复杂的虚实关系,又能穿引不同时间和空间层的蒙太奇语言,正以人的 “行动和情绪” 作为主线索,倾注于高源的动画《月晷》(2016)中;与此同时,在不同时间节点反复出现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也关联起艺术家最初触景生情的根源。 

似乎在 “不已” 的布展设计中,艺术家早已埋设了伏笔。在胶囊空间所管辖的室外草坪上明显摆放着一辆有意而为之的自行车,它竭力与自然环境营造出某种贴切、舒适的关系。不难发现,这种贴切和舒适完全应景于《月晷》(2016)中时刻行进在自然和城市景观中的自行车。然而,自行车这一重要物件在为展览增添真实感效应的同时,更提示出它的 “幕后” 价值 —— 作为动画配乐的发声工具。除此之外,洁白整齐的展厅内,还单独设列了像书、交通红绿灯、浪花、飞鸟和飞蛾等串联艺术家行动、情绪的重要物件。这些物件以动画的不同场景原画和纸上原动画呈现,还根据展厅的空间特点和动画语言的特性做了一些新的安排:在极具特色的大窗户上 “拷贝” 窗外庭院的景象;在已有的绘画上打飞鸟投影,来还原《月晷》中的一个镜头;在卫生间同时播放动画和声音素材的混剪等等。但往往以动画为主体,从中抽帧并加以展示图像的方式,很容易陷入某种展览的模式 —— 从动画中抽取的图像只是生动地呈现了动画创作过程的繁复工作,却没能在展览中以一种独立的视角去帮助观众解读其动画。然而,高源的意图并未落入此窠臼:从创作《月晷》的起初思考根源来看,她根据自身对现实情景的碎片化体验,花费几天或一两个月的时间,将其绘制成背景,并不断推演出动画的枝节和叙事关系。所以按此观念的逻辑,被抽帧的原画既是艺术家长达6年时间所创动画的一瞬间,也是完全独立、持有自身语境的作品。 

能看得出,布展的别有用心是为了尽可能呈现《月晷》中情感的线索和虚实关系。在铺满松针的观影体验中,我们会真实地发现动画中时间的迟疑——也正是人在眼见为实的行动中不断重叠着 “回味和思考” 的记忆性动作。然而在高源的动画中,她把这种多维共时的空间,按镜头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铺展开来。这与 “月晷” 最初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仪器,与月亮和夜晚磨搓出 “不精确” 的时间关系形成呼应,同时也直指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幻影般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