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慧 | 游走的轮廓

A.J. Samuels, Artfetch
  1. J. Samuels 迷失在不同哲学中变化多端的形式中,在本期的《周一精选》中,她将为读者呈现爱丽丝王— 她的作品让笔者找回自己。

 

爱丽丝有时会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主人翁一样消失: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并非真正地消失,只是切换到其他状态。而另一个爱丽丝—爱丽丝·王—也在她的艺术中这样自如地切换。

 

这种流动性像爱丽丝曾经向我形容过的白噪音,如同宇宙的声音一般,始终是哲学性的,且偶尔有些科学性。王通过看上去诗意,却又带有佛教意味的框架来拥抱科学和哲学。生于中国,这位艺术家从小跟随她的父亲—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岗位的契机下搬来美国。她现在在洛杉矶居住和工作。

 

另一个她艺术创作中不变的部分,是她通过用自传的形式让物品变得更私人却不陌生。私密的同时又同所有家庭生活一样有些令人费解。类似状态变化的悖论中爱丽丝王的艺术创作中时有显现但又有别于与之对应的西方哲学,她的作品很轻,轻到能够随时消失,如鬼影一般隐匿,甚至可以被忽略。她最近在斯德哥尔摩Detroit画廊的展览《游走的轮廓》在设计上让观众在没有非自然光的打扰下观看,因此每天日落时分闭馆,黄昏之际,作品便褪去其实体。

 

从我对东方哲学不深的了解,这种消逝也许与虚无的概念有关,亦或是禅学中倡导的放空。我脑中浮现出一件漂浮的雕塑。爱丽丝王2013年的作品《咻》,一件充满氦气的透明塑料方块悬浮在半空中,它的位置取决于与画廊中空气的碰撞。刹那间,咻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气泡,一个需要被思想填充的空间,也是一个奇异的极简主义雕塑的去物质化过程,不知何故,延续了直角的剧本(这一次,尽管是球状的,和战后悲剧相比也许更有喜剧性)。咻当然是指呼吸,指出了人类本身的状态便是“咻”人。

 

令我不安的并非那些趋于闪烁的物件,而是她整体创作中赛博格似的隐喻。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的孩子,爱丽丝网仿佛偏向以对乌托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和技术。虽然乌托邦这个用词可能并不恰当:她将灵性融入到科技中,给科学抹上一层乐观色彩。

很明显,她同时将东方式的生存模式以及所谓的大科学都视作人生哲学。因此,赛博格式的概念中女性机械也并不准确。相比身体,爱丽丝·的世界更重视精神层面。这新奇地许多科幻小说中代表性的趋势背道而驰。

 

作品中带有强烈科技色彩的灵性也许有些骇人,但这也是令我激动的部分;尤其是艺术家忍住没有去表达科学和神学中可能出现的惯性教条。反之,她创造了一个只能属于她对未来的叙述性原型。

 

  1. J. Samuels在洛杉矶写作和漫步。